“美国加征关税对我们玩具行业造成很大的影响,目前没有生产的暂停生产,而已经生产完的美国订单暂停出货。现在我们工厂大概有30%的美国订单处于暂停出货的状态。” 广东省东莞市希乐玩具有限公司负责人陆利明的这番话,道出了不少外贸企业的无奈。
作为玩具生产企业,其产品主要出口美国与巴西等国家。如今,美国加征关税的举措,让这家企业乃至整个玩具行业一度陷入困境。
面对美国加征关税带来的不利局面,我国迅速行动,加快稳外贸政策支持的步伐。4月1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“着力稳就业稳外贸”“要稳定外贸外资发展,一业一策、一企一策加大支持力度,支持外资企业境内再投资”,这一系列举措彰显了我国稳定外贸外资发展的坚定决心,为市场释放出稳外贸的强烈信号。
近期,面对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,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有力举措,展现出应对复杂局面的战略定力与灵活智慧。从政策引导到市场协同,多管齐下的应对策略正在为外贸企业构建更加可持续的发展环境。
在政策设计上,相关部门推出系统性支持措施。通过举办多场企业座谈会,深入了解市场主体实际需求。值得注意的是,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的深入推进,标志着我国对外贸易格局正在向"货物贸易+服务贸易"双轮驱动转型升级。这种结构性调整既是对当前挑战的应对,更是培育新增长点的长远布局。
市场机制方面展现出显著活力。以上海为代表的地方政府创新搭建内外贸对接平台,为外贸企业提供转型通道。主要电商平台积极发挥渠道优势,通过技术赋能和资源倾斜,为出口转内销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。需要指出的是,企业转型需立足自身特点,避免简单照搬他人模式。
针对外资企业的发展需求,政策支持更趋精准化。包括为重点企业提供"一对一"服务、对研发机构实施税收优惠等差异化措施,以及建立更加灵活的负面清单管理机制。这些举措体现了优化营商环境的持续努力。
从国际比较来看,我国应对策略更具系统性。不同于某些经济体的行业补贴做法,我国更注重通过完善市场机制、拓展贸易渠道等综合手段来应对挑战。专家建议采取"三支柱"策略:激活内需市场、开拓多元国际市场、优化企业融资环境。
当前的调整转型正在推动我国外贸体系向更高水平发展。这种政府与市场协同发力的应对模式,不仅有效缓解了外部压力,更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。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刻变革的背景下,这种主动适应和积极转型,将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奠定坚实基础。